首先来说说,为什么带孩子去旅行一、旅行是高质量的陪伴
作为班妈班爸,为了事业的发展经常早出晚归,每天跟宝宝的高质量陪伴时间往往就一个小时。即便是全职爸爸妈妈,因为每天的家务、琐事,甚至仅仅因为总捧着手机,实际上的陪伴质量也往往令孩子不满意。
而旅行则不同,从日出到日落,家长陪着孩子一起玩耍,与孩子一起去陌生的地方,一起用好奇的眼光来认识这个世界。这样的高质量陪伴,是提升亲子间的关系和相互信任的最好途径之一。
二、在旅途中成长,建立自信和独立
每次带娃出去旅行回来,我们都会发现娃在旅途中有惊人的成长了。
也是因为更多的旅行,让娃有机会作为独立的个体,与更多人的沟通,勇于表达自己,建立起自信和独立。现在娃在同龄的小朋友中,已经能够表现出更多的独立、淡定、专注和宽容,我相信这与她的多次的旅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。
三、通过调节自己,适应环境的变化
有妈妈跟我说,我不打算带孩子去旅行,因为旅途中有太多的跟家里不一样。气候不一样,干湿度不一样,吃东西口味不一样,甚至时差不一样,不相信年幼的宝宝可以适应这么多的改变。
我要说的是,人类之所有能延续到今天,靠的就是超强的适应力,这是从遗传学的内在机理就决定了的。小宝宝对环境改变的适应,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。通过改变自己的一些固有的生活习惯,换来的是在不同环境中更强大的生存能力。
四、培养多元的世界观和价值观
去不同的地方,认识不同的人,适应不同的风土人情,这对于培养孩子多元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着深刻的意义。俗话说,读万卷书行万里路。只有真正脚踏实地的去看到了,身临其境的去感受到了。才能真正体验到原来这个世界是那么的大,人和人之间又是这么的不同。
五、直面困难,每次旅行都是一次修行
诚然,毕竟是在陌生的城市、甚至陌生的国家,旅途中必定会有很多的不可控,会有很多的问题甚至困境。但这也正是旅行才拥有的魅力。如果我们永远都待在家里,也许永远不会有这些风险。但跟孩子一起去经历陌生,一起去遇到困境,一起去解决问题,这才是真正的在旅途中成长。这样的成长,对大人和孩子都是一次宝贵的修行。去读书,也要去旅行。心灵和身体,都要在前进的路上。
我的孩子现在已经五岁多了,从她1岁多开始,我们每年都会安排一到两次合适的旅行项目。
第一次旅行是和家里亲戚一起,孩子那时候才1岁半,趁着出行的人多一些也好方便照顾,第一次旅行,选择的是省内短线,包车前往,车程大概3小时左右,我们选择了江西经典线路,景德镇+婺源李坑+婺源篁岭两日游,2日游时间短,包车的话孩子休息时间也好调整,年龄小,如果路上有什么问题也是可以及时返回的,这次旅行,让娃和未曾见过面的大姑二姑熟悉了,而且从此也真正记住了,是我的亲人,不是视频上的亲人,而是真正的真人,有了亲密的互通,让娃深层次的对亲情有了一定的感受,从此以后,都会说,我有二姑大姑,二姑在哪,大姑在哪,等等....我想这就是亲密接触,一起陪伴相处,一起游山玩水,一起嬉笑打扰中领悟到的更多更多.....
后面再去是2岁多,有了小伙伴了,和小伙伴们一起去长隆游乐场,虽然还小,但是打打闹闹也很欢快,在这次旅游过程中,娃学会了怎么和同龄小朋友相处,也知道了火车硬卧和高铁的区别,还知道了,原来小朋友到游乐场有些过了1.0米就是要买票的,买票是什么感觉,买票是骄傲的感觉。
后面是去湄洲岛,就我们一家,早早的娃就开始期待,出发头一天和我一起整理要出去准备的行李衣物,已经学会了,想要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衣服带上,而且能分辨出夏天该带的衣物和冬天该带的区别。第一次看到大海,让娃眼界更宽了,在船上就一直和妈妈说,妈妈大海好大啊,好蓝啊,我好喜欢,坐船也知道了必须要穿救生衣,还听认真听了船员叔叔讲为什么要穿救生衣,在沙滩玩的时候一直说,妈妈,潮水长起来了我们快跑,同时明白了,潮起潮落的概念,问她妈祖是什么,懵懵懂懂的会说妈祖是神仙啊,会保佑我们.......
娃最喜欢的还是厦门,厦门都去了2-3次了,每次回来都有不同的感受,而且每次去的玩伴都不同,每次的年龄也不同,感受到的东西也不太一样,鼓浪屿,科技馆,火山岛,出海捞蟹,云水谣,土楼,炮台,植物园,中山路....
走过那么多地方,每个地方又都不同,这么多美的地方,就算孩子长大以后已经不记得这些美好,但是他们在旅途中感受到的快乐却是很真实的,至于回忆,那是留给大人的。
衣服、用品和玩具再美,也总有一天会被丢掉,但这种对美的感知和享受却会浸润孩子的内心,伴随终生。
木心先生说:没有审美力是绝症,知识也救不了。
通过旅行去感受,通过美去感知,你的娃成长了,伴随着丰富的阅历!